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教育的「小動作」 讓孩子在理想的天空飛翔

有人說,孩子將來的那一紙文憑,最少能讓他們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,不會赤手空拳地面對未來競爭愈來愈激烈的生活;有人說,孩子良好的修養、優雅的舉止,是整個家庭的廣告,即使沒有甚麼過人的本事,至少保證他們不要走上歧途;也有人說,自己一生中有太多的遺憾,夢想總被現實雨打風吹去,現在生活條件變得更優越了,絕不讓悲劇重複發生在孩子身上,要把他們塑造成自己期望的樣子。

然而,當年輕人懷揣大學畢業證書、蹣跚於求職之路時;當媒體時而報道「因嫌紗帽小,致使枷鎖抗」的人性扭曲的時候;當孩子不能成為家長理想的樣子,家長卻恨鐵不成鋼的時候……衡量質素的刻度,難道教育僅僅是實現優越的生存條件?

如何培育孩子成才 留意日常生活的小細節

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長共同的目標,但怎樣把孩子培養成才,卻成了家長頭疼的難題。在現時科技進步的年代,教育卻變得愈來愈複雜。家長總被孩子一連串的「不可思議」搞得手足無措,在管也不對、不管也不對的循環中感到焦慮。

其實,只有親自走自己的路,才能找到自己設定的目標。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「小動作」裡完成,素質也可以在細節中培養。

有時候,成敗的關鍵不在環境,而在過程中的細節。一些教育的「小動作」,或是眼神、動作和態度,這些常常被家長忽略的細節,是一套塑造孩子成才最精緻的工具。從局部精雕細琢,在智商、財商、逆商、情商、德商、美商等多方面,為你的孩子插上翅膀,讓他們在理想的天空裡飛翔!

沒有刻板的理論知識,也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,只有細微的灌輸過程。授人以魚,只能解一時之饑,授人以漁,才能成為一世之本。素質教育就是交給孩子漁獵的方法,而不是僅僅給他們維持生命的糧食。這些解決本質問題的方法,就潛藏在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當中,只不過在此之前,很少有人注意到的。

品格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不能揠苗助長、一蹴而就,養成良好品格的過程,其實就是一個接一個定格在孩子記憶中的畫面組成的。當孩子要大擺生日宴會的時候,也許頭腦中會突然閃現母親儲存硬幣的畫面,從而讓他自覺地將銀行卡從提款機裡抽出;但也可能完全相反,如果被父親打麻將時一擲千金的畫面替代,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都會變得蒼白無力。

如何把素質的細節定格在孩子的腦海裡,然後在他們需要指導的時候,左右他們的行為。這是發自孩子心底的自動自覺,才是教育的精髓。

撰文:國際資優潛能研發教育機構課程總監關顯彬

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放手讓孩子學會變通

中國有句說話:「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。」這可算是道出萬千家長的心聲。天氣轉涼,您忙著為他加衣,但看到人家的孩子只穿一件單衣在跑跑跳跳,您可能又擔心他是不是穿得太暖,少了適應能力。孩子不聽話,自把自為,您當然煩惱,但假如他每件事都要問您,您可能又會擔心地說:「唉!不是教過您嗎?怎麼您總是不懂變通?」

從電影看變通力
變通力(Spontonsive Flexibility)是創意的一個元素。懂得變通,就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一個問題。

大家有看過這套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「太陽神 13 號」嗎?電影其中一幕講述失控的太空船內,過濾有毒氣體的設備壞了,科學家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要將一個圓形的接口連接到一個方形的接口上面。大小不同的水喉也不能可靠地接上,他們卻要將圓形的接口接上去?聽起來就知道不可能吧,但假如接不上,過瀘不到有毒的氣體,三個太空人就不能活著回來!結果在彼此合作下,他們用膠袋、紙皮、膠帶等東西,將兩個不同的接口連接起來,成功解決問題。

困難是培養變通力的契機
正所謂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,「窮」在這裡不是指「貧窮」,而是指到了盡頭,亦可說是遇到困難。在事情好像走進了死胡同的時候,只有一些另類或與別不同的方法,才可以將問題解決。

培養變通力正需要讓孩子面對難題,透過思考,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將難題解決。其實孩子每天要面對的難題不會少,例如做數學題、做手工和砌模型等,都需要孩子解決一些難題,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,培養他們的變通力。

包容孩子的想法
我們要注意,培養孩子的變通力,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,接受一些看似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。由於成人的經驗較多,其解決難題的能力會比小朋友強,因此他們有時覺得孩子想出來的方法不夠好。然而,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,而且亦可行。即使方法不太可行,但他們大概講得出一點道理,勉勉強強做得來便可以了。無論孩子的方法多「蠢」,每一次成功,每一次得到父母的支持,都讓他在將來更有信心解決遇到的難題。

放手讓孩子嘗試
成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比孩子快,為此我們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和嘗試,不要急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,不然他就少了一次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,也就是少了一次進步的機會。父母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,「窮則變」,在過多的協助下就不會「窮」,「變」的動機也就減弱了。

做父母就是有這個難處,幫得太多或擔心孩子不懂自己解決問題,幫得太少又擔心他追不上別人,而且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,又那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地完成每天要完成的事情?不過,有些時候,譬如在假日,我們就真的要考慮將生活的節奏減慢下來,讓孩子多處理自己的事情,學習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困難,發展變通力。

撰文:激活英文小學羅煦鈞校長

 

分類
家長園地

成為孩子安全的依附對象 親子互動尤其重要

俗語有云「三歲定八十」,西方亦有 “The future is now” 的說法,可見中外父母都有相關的育兒經驗,認為幼年時期是塑造孩子健康成長的黃金階段。很多父母都明白自己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人物,孩子會耳濡目染,所以自己要以身作則,從少開始管教他們。筆者認為父母都把焦點放在管教子女的行為上,而近代醫學、科學、心理學和幼兒發展的研究之中,均指出父母與子女的互動和關係才是影響子女成長的基礎。

「依附理論」研究清楚告訴我們,早於孩子在 0 – 18 個月,父母或主要照料者,已跟孩子形成一個影響一生的關係模式,將會承傳一生。安穩的依附關係一旦建立,就好像建立了一個安全基地,可以有效面對日後動盪不安的處境和建立美滿家庭關係的能力。相反,一旦建立不安全的關係模式,對嬰兒日後的成長,情緒處理和家庭關係都會帶來負面影響。

安全的依附關係
能否建立安穩的依附關係模式,關鍵在於孩子在 0 – 18 個月時,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下建議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︰

  • 可經常親近孩子,特別是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,例如哭泣時會見到父母在安慰自己,讓孩子知道您常在他們身邊。
  • 在親子關係投入情感,令孩子知道您喜歡跟他們在一起,對他們有興趣,而不會老是專注自己的工作。所以父母需要不時與子女玩耍,增加親子互動和交流。
  • 父母能夠敏銳回應孩子的情感需要,因為孩子不單只是需要您滿足他們身體温飽的需要,而是更加需要您去關心他們的情緒,幫助他們表達和回應,尤其是負面情緒。當子女手舞足蹈或笑嘻嘻時,您會幫他們說︰「BB好開心!好興奮啊!」當孩子不安或哭泣時,您會抱起他們,並給予保護和安慰;當他們長大些的時候,會有更複雜的情緒,例如擔心、害怕、憤怒、挫敗和羞愧,家長更需要鼓勵和幫助孩子表達,縱使他們的負面情緒可能跟您們有關,亦要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和疏導。

不安全的依附關係
筆者處理不少家庭個案,孩子們都是聰明乖巧和成績優異,卻在情緒上受到很大的困擾,他們的父母認為自己以身作則,愛惜孩子和踏實工作,不明白孩子怎麼會有情緒問題?倘若他們細心觀察自己與子女的「依附關係模式」,看看自己和子女是否經常親近、情感是否投入,以及能否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,就會不難找到問題的核心所在,從而幫助父母與子女重建安全的依附關係,讓孩子得到依賴,建立成長的基礎。

撰文:家庭動力個人、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呂淑晶女士